现如今,对于“汽车三包”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,“包修、包换、包退”如何才能够真正体现,谁能负责“三包”原则?在国内的市场看,很难达到“三包”的要求。
9月天津某记者通过
录音电话采访到这样一位车主,车主姓王,2011年9月王先生将一汽丰田告上了法庭,起因是王先生花费38万购买了一辆黑色皇冠轿车,在行驶到1万公里的时候王先生发现发动机无故漏油,经过和4S店交涉后,丰田为王先生免费更换了一台新的发动机,事后几个月,王先生新换的发动机又出现了漏油问题,经过协商,4S点再次为王先生更换了一台发动机。2011年3月,王先生决定卖掉这辆让人不太省心的轿车,准备另换一辆,结果在王先生办理车辆登记变更手续时,意外地发现他的汽车发动机竟然没有发动机编号和产地等信息,要知道,没有发动机编号车辆是不可以上路的,更不能交易买卖,再者说等明年年检车都过不了,这花钱受罪的买卖摊到了王先生身上,着实让王先生气愤不已,王先生去电丰田客服部,也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,一汽丰田声称,作为补给的发动机是不带号码的。王先生根据“三包政策”要求退车,对于这次官司能不能赢,谁也不敢妄下断言。
记者通过各方咨询,现在普遍存在买车容易换车难的现象。记者又通过
录音电话采访了几个4S点负责人,负责人表示换车难的原因在于,汽车购置金额较大,但是贬值快,一旦换车,汽车厂商将受到巨大损失。
抛开这些利益之争,面对现在的国内市场,汽车厂商确实达不到“三包”所提出的要求,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,能够制定一套可行的“三包”操作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