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小编在一次会议中得知,我国在3D打印技术的部分领域已有较高成就,在全球范围内也已处于领先水平,而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依然在不断扩展,逐渐涉及航空航天、汽车、模具、生物医疗、电子、建筑等专业化领域,以及消费品、办公、教育等大众化领域。在会议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,由于3D打印技术在复杂化结构零部件加工、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,所以在航空航天、汽车、电子等领域,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。不过,他强调要客观对待3D打印制造的发展,切莫急功近利。在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同时,要避免过度扩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。
一位业内专家通过
录音电话表示,由于3D打印市场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想象,所以应该冷静对待,同时也应该为3D打印技术降降温,以此来避免一时热局面的出现。他还表示不能因为3D打印技术的出现,就去否定传统制造业。对于大规模生产而言,传统铸造锻造产业都不可替代,3D打印在成本、质量和稳定性上都不能与传统制造业相比。就目前而言,3D打印技术还没有达到大规模生产的地步,大规模生产依然通过传统的集中生产来进行。无独有偶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也表示,3D打印短时间内不能替代传统的制造技术,只是一个补充,目前市场空间依然有限。而根据统计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,去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市场规模仅有12亿元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