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发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是无孔不入,近日记者了解到街头图书库一个占地6平方米的机器“肚子”里装着402本图书,只要使用读者卡,就可以把喜爱的图书借回家,这个便捷的机器就是“24小时图书馆”。它们算是科技助力文化发展的践行者,在北京街头上岗不到两年,数量有所增加,实际惠民情况如何呢?与图书馆不同,24小时街头图书库没有图书管理员,被返还的书籍是否有新的破损便缺少了及时监控。朝阳区图书馆社会工作部主任曹军打消了这个顾虑:“在建设前期,我们也很担心出现大量的书籍破损现象,但是实际的使用远比我们设想的好很多。到目前为止,我们在回收的书中还没有发现被故意破损的情况。在阅读过程中,图书会出现一定折旧、磨损,这些都是阅读中的正常现象。我们会随时回收书籍,进行日常修复。”
书籍损坏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新问题又随之而来,那就是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读者在使用时出现问题怎么办?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人员在
录音电话中表示,监控器对每台机器实施实时监控,当读者遇到问题时,修理人员会通过机器上的电子显示屏,与使用者进行视频对话,告诉用户的最佳解决途径。如果遇到严重问题,监控中心还会通知修理人员,赶往现场实施修复。街头图书库容纳图书的数量有限,如何满足百姓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。这种自动阅读器涵盖22个大类,涉及成人、少儿读物。比较受欢迎的史地、文学、传记等种类的图书我们会有一定侧重。这些书每日会进行检查和更换,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图书的新鲜度。”同时,每台街头图书库会对每日借走的图书进行记录,通过分析平台,工作人员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,以便根据不同区域内读者的需求进行适当比例的调整,为读者带了更好体验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