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家用电器,首先看功能效率等级这一观点,是从2005年开始才被人们所关注的。但是,仅仅在7年之后,家电能耗“虚假标识”问题却遭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质疑,成为企业和行业‘说不透道不明’的糊涂账。春节后,上海市质监局发布2012年家用洗衣机、电冰箱及电视机等家电产品抽查结果,不少国内知名品牌不合格,甚至还有少数国际名牌也“中枪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品牌的不合格项目中,能效等级及耗电量等相关项目占了90%多。在电冰箱的检验中,一台标称为1级能效等级的威力牌BCD-165MX1型号冰箱冷冻室,测试竟然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零下18℃的最低限值。
根据上海质检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去年上海家电虚假标示情况严重,普遍虚报了一级。例如:3级、4级能效虚标为2级,2级能效虚标为1级,甚至还出现能效门槛还没有达到却虚标为1级能效产品。北京、江苏、山东等地质监部门近年来对家电产品进行抽查检验结果显示,家电产品能效等级虚标问题不容忽视。这样的结果不可谓不震惊。仅仅是短短几年的时间,能耗标识已经从让消费者“信赖”跌价到“质疑”。有业内人士通过
录音电话指出,当从2012年国家开始全面实行包括平板电视、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和热水器等五大类家电节能补贴政策之后,面对国家100~400元的补贴,一些企业不淡定了,频频爆出骗取节能补贴而虚标能耗事件。不过,令人失望的是,这些问题在曝光后,也如往昔多次的质量事故一般,仅仅是做简单的行政罚款和产品下架的处罚。随着事发企业一个个“无罪证明”之后,事情就很快被企业淡化,被消费者淡忘,最终不了了之。而在这“虚标”的冰山一角之下,到底家电产品的能效等级还能不能看?能不能信?则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