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在科技发明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,不论从是推出4只政府引导基金、建立技术交易所,还是从成立中关村发展集团、打造中关村科学城,中关村先行先试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推动科技成果在京产业化。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成功实现了“学与用”的有效衔接,为破解我国产学研用困局提供了参考。
近日,又建设了20多家实验室并授牌。这次入选的实验室包括了软件行业、地理生物行业、先进制造行业、能源材料行业、网络通信行业与节能环保等行业,整合了更广泛的创新资源、拓宽了服务领域,对加快示范区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。至此,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总数增至134家,累计已为示范区企业提供了1.34万余次超过3.2万项的服务。
技术型发明利用率偏低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们很久。据权威专家在
录音电话中透露,我国各种行业每年申请的专利都高达数万件,其中绝大部分科研成果没有实现产业化,没有发挥出科研成果应有的价值。解决之道就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,应该促成企业和实验室合作,无论是技术攻关还是申报科研项目。这样,双方的需求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,找到共同的目标,搭建一个平台连接双方。这无疑在释放高端科技资源,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